类型:软件专题
版本:V2.5
更新:2021-04-22 17:22
大小:45.7MB
系统:Android0.8.x以上
语言:简体/繁体
点击:59507 次
评论:73 条
透支爱心 新华社发
近年来,在以水滴筹 、轻松筹为代表的一批网络众筹平台上 ,求助人相关信息屡被质疑谁该为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记者就社会关注的三大焦点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问】网络众筹平台是慈善组织吗?
——并非慈善法中所规定的慈善组织,是商业属性的互联网平台
随着以水滴筹 、轻松筹为代表的一批网络众筹平台越来越多进入公众视野 ,面对需要救助的家庭,很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水滴筹在回应中称 ,水滴成立的初衷是希望帮助陷入困境的大病家庭渡过难关,发挥辅助的“救急难”作用。那么 ,这一类平台属于慈善平台吗?
慈善法第八条规定,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 、符合本法规定 ,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等专家认为 ,从法律性质上说,网络众筹平台是普通商业属性的互联网平台 。
以水滴筹为例 ,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水滴筹为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主要产品之一,该公司其他两项主要产品为水滴互助与水滴保 。公司自述称 ,水滴筹是由水滴互助推出的众筹平台 。公开信息显示 ,该公司在2019年3月底刚完成B轮融资近5亿元人民币,自2016年迄今共融资近8亿元人民币。
【二问】众筹平台发布信息如何审核?
——记者调查发现 ,至少有四个环节可能存在漏洞 ,导致信息不全真实
一些众筹事件中出现信息不真实的情况 ,网友质疑焦点之一是平台是否存在审核漏洞 。
对此 ,水滴筹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会在筹款发起 、传播、提现等整个过程中 ,借助社交网络传播验证 、第三方数据验证、大数据 、舆情监控等进行全流程动态监控 。平台会要求患者提交身份证明、病情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并向所有赠与人进行公示 。平台还会要求求助人公示家庭经济情况 、医疗保险情况 、商业保险情况等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他也坦承 ,当前车产 、房产、存款等家庭经济情况普遍缺乏合法有效的核实途径。
记者调查发现 ,在这些平台发布信息至少有四个环节可能存在漏洞 。
漏洞一:救助金额和目标筹款金额可随意填写 。记者在水滴筹申请筹款发现,“想要筹多少钱”的金额上限已经限定为50万元 ,50万元以下可以任意填,平台并没有要求出具医院或专家的相关证明 。
漏洞二 :医院证明等核心资料可造假。记者在QQ搜索医院证明、病历等关键词找到不少卖家 ,最低只要50元 ,2小时就能开好一份三甲医院的诊断书,病名和医院可以任选 。记者询问有没有能通过众筹平台审核的证明材料 ,卖家马上发来680元套餐介绍,其中包含B超、血清癌胚抗原检查、病理报告等证明 ,姓名 、就诊时间等都可以定制 。“很多人都来我这里开过发众筹的材料 。”这名卖家说 。
漏洞三 :相关资料由个人填写,并不要求公示相关证明 。福建一位曾发起水滴筹的患者说 ,住院时曾有平台志愿者主动来问是否需要众筹 ,只要了病历材料和身份证,5分钟内就在平台发起了筹款 。在填报材料时 ,该志愿者强调“填苦一点” 。这名患者在填报房产信息时就少报了房产金额,10天后提现成功,整个过程中平台没有让其出示不动产证明。
漏洞四 :验证环节可造假 。水滴筹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水滴筹的审核包括两个阶段,平台完成材料审核后进入社会验证阶段,需要有发起人的熟人对筹款进行验证方可提现。记者调查发现,现在有很多众筹转发代刷群 ,只要花不多的钱就能让陌生人冒充亲友转发 ,帮助通过社会验证。记者加入一个众筹代刷群,常有类似的“订单”出现 :“筹款链接发到朋友圈 ,一次1元 。量大 ,有需要做兼职的可以拉你们亲戚朋友进来找我领红包 。”
【三问】网络众筹应如何规范?
——个人求助应保证真实善意 ,平台应加强审核
民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 ,通过广播 、电视 、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发布求助信息时,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 、电信运营商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 、中国慈善联合会法律顾问张凌霄认为 ,个人求助目前仍未纳入慈善法律体系监管 ,但属于民法总则 、合同法、刑法等法律的监管范围,应当符合公序良俗 ,保证真实善意 。发起人如存在恶意筹款等行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熊丙万认为,如果求助人募款金额过大 、信息不够详实,其行为涉及“过度索助”或“索助过当” 。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姚遥等业内人士认为,平台不能仅仅简单提示风险,应尽可能封堵审核漏洞,承担起审核责任。
此前,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曾约谈轻松筹,就其存在个人求助信息审核把关不严 、对信息真实客观和完整性甄别不够等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做好信息审核和风险防范工作。
水滴筹总经理徐憾憾表示,去年以来 ,水滴筹已对恶意发起筹款的行为人建立了黑名单,且行业内已实现黑名单共享,失信人将不能在任何平台发起筹款 ,且会面临法律追责 。平台将进一步优化风控流程与标准 ,积极与相关机构、部门沟通,探索对求助人信息特别是家庭经济情况更有效的验证措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阚珂表示,不应让网络个人求助平台游离于法治规范之外 ,应通过平台自律、行业组织管理、法律法规等不同层次的约束力来确立和完善平台应当承担的责任 。他认为 ,此类平台的信息发布应当逐步纳入慈善行为范围 ,由慈善法进行调整。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引导慈善组织专门从事大病救助活动 ,更大范围满足社会需求。阚珂还呼吁,虽然网络求助是一种个人权利 ,但求助人应当诚信求助 ,捐助人则应当理智行善。
据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新闻链接
民政部回应德云社演员众筹 :
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
近日 ,德云社相声演员众筹事件引发公众关于网络众筹平台规范的质疑和讨论,记者从民政部获得回应称,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 ,不在民政部法定监管职责范围内,但由于影响到慈善领域秩序规范,下一步 ,民政部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 ,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自律机制,也将动员其他平台加入自律 。
民政部表示,个人求助在形式上属于民事赠与关系 ,没有通过慈善组织进行 ,不属于慈善法规定的慈善募捐 ,不在民政部门法定监管职责范围之内。
2017年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 ,其中对个人求助明确了相关的权利义务 。《办法》规定,“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 ,通过广播 、电视 、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 、电信运营商发布求助信息时 ,广播 、电视 、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
民政部表示 ,虽然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 ,但都是老百姓奉献爱心,客观上影响到慈善领域的秩序规范 。为了帮助个人大病求助平台健康发展,民政部积极引导有关平台联合开展自律。
2018年10月 ,爱心筹 、轻松筹、水滴筹3家平台联合签署发布“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及自律公约” ,健全事前审查、提款公示、在线举报等功能,建立求助人“黑名单” ,强化信用约束,提升公开透明,欢迎社会监督 。民政部称,近几个月来 ,有关平台遵照自律公约条款进行相关改造和调整,成效正在显现 。
下一步 ,民政部还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 ,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自律机制 ;也将动员其他平台加入自律。
4月8日,德云社33岁相声演员吴鹤臣(艺名)突发脑血栓住院 。治疗近一个月后,5月1日 ,其家人在“水滴筹”平台中发起上限百万元的筹款 ,最终筹得14.8万元 。
随后 ,有网友爆料吴鹤臣有北京医保 ,可以报销大部分治疗费用 ,且在北京有两套房产、私家车 。眼尖的网友还发现其妻子张泓艺在丈夫生病后 ,入手了售价5000元的高端手机,进而对筹款目的产生质疑 。
综合中新、《新京报》报道
(作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