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增加生态功能区恢复 、引入社会力量加入抗灾减灾救灾工作、建设大数据平台……
昨日下午 ,省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改革发布会中,对《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出进一步说明,将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我省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
据了解 ,我省处于华东腹地,南北冷暖气流交汇频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 ,全省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安徽省减灾救灾委秘书长叶如强称 ,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形势仍十分严峻 ,干旱 、洪涝 、台风 、低温 、冰雪、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崩塌、滑坡 、泥石流 、山洪等灾害呈高发态势 。
叶如强表示 ,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很多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尤其是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较大压力 。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房建筑质量标准普遍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灾害受影响程度不断加深 。
同时防灾救灾减灾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救灾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防灾减灾能力仍然不强 ,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支撑作用没有达到体现 ;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还处于初步阶段。
昨天的会议提出,我省将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技研发,建设涵盖多部门的自然灾害大数据和灾情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实现信息共享 ,统一做好应急处置的信息发布,拓宽信息发布渠道,确保公众知情权。完善专家咨询制度 ,为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还将集合分散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我省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中,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
叶如强表示 ,还将加大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灾害预防和救助的机制。实施意见提出,落实税收优惠、人身保险 、装备提供 、业务培训 、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措施 ,大力培育和孵化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各专业类型和服务特长的社会组织。
晨报星级记者 周坤
。